10月17日上午,装备制造卓越工程师学院2025级新生开班仪式在教10栋403会议室隆重举行。校党委委员、副校长、装备制造卓越工程师学院院长肖乾,学院直属党支部书记、副院长张龙,校内导师代表、企业导师代表及2025级、2024级全体卓工研究生共同出席。活动由副院长张龙主持。

在庄严的国歌声中,开班仪式正式启幕。全体师生肃立齐唱,激昂的旋律中饱含着对祖国的深切热爱与崇高敬意。
在开班仪式的致辞中,校党委委员、副校长肖乾代首先代表学校及学院,向满怀梦想的2025级新生致以热烈的欢迎与美好的祝愿。立足时代浪潮及我校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特色,肖乾副校长深刻阐述了学院的战略使命。他强调,装备制造卓越工程师学院是学校为服务国家创新驱动与制造业升级战略、打通“教育-科技-人才”链路的关键布局;是工程硕博培养机制改革的“试验田”,更是造就卓越工程师的“新高地”。面向全体卓工学子,肖乾副校长提出三点期望:一要夯实学识根基,永葆探索热情,做“勤学善思”的卓工人;二要锤炼实践能力,敢闯创新前沿,做“知行合一”的卓工人;三要厚植家国情怀,涵养高尚品格,做“担当奉献”的卓工人。最后,他勉励新生要在未来的学习生涯中,学会学习与思考,懂得合作与担当,于刻苦钻研中筑牢基础,于实践创新中淬炼本领,于服务奉献中升华价值,努力成长为无愧于时代与国家的卓越工程人才。

致辞结束后,肖乾副校长为2025级新生班授旗。团支委代表全体新生庄严接旗,标志着新一届卓工学子正式启航,肩负使命,砥砺前行。
张龙副院长以“启航卓工之旅,铸就未来卓越工程师”为题,为新生讲授“开学第一课”。他从国家战略背景出发,深入解读了学院作为江西省首批试点卓越工程师学院的使命与愿景,并详细介绍了“课题牵引、工学交替、双导师制”的培养特色。他勉励新生要以“卓”在视野、“工”在实践、“人”在品格为行动信条,立卓越之志,习工匠之能,修人品之基,成为名副其实的“卓工人”。
校内导师代表机电学院曾建邦教授结合自身科研经历指出,卓越工程师的培养必须与产业需求同频共振。他强调,“真正有生命力的科研问题是从生产一线的轰鸣声中‘生长’出来的”,而非源自文献缝隙。曾教授寄语新生既要“俯下身”深入车间,在对一线的坚守中筑牢工匠精神的扎实根基;又要“跳出来”凝练科学问题,在解决工程难题中实现从精深“技艺”到卓越“创见”的升华,让科研成果在产线上绽放价值。
联培企业导师代表、江铃集团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工程研究院院长助理刘俊宇强调,产教融合是关乎产业未来与人才培养的“必答题”。他表示,江铃新能源将开放来自研发一线的真实课题,协同学校配备“双师型”指导团队,提供覆盖设计、试制到验证的“全链条”研发体验。刘俊宇希望同学们在实践中建立系统思维,锤炼工匠精神,将实验室创新成果转化为生产线上的实际价值,共同推动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2025级研究生新生代表李一帆在发言中阐述了他对“卓越”的深刻理解:卓越,源于信念的坚定不移,更成于步伐的坚实笃行。面向崭新的求学征程,他倡议全体新生以“空杯心态”潜心钻研,厚植理论根基;以“实干姿态”挺进工程一线,锤炼硬核本领。他呼吁大家将个人理想融入时代洪流,在服务地方经济与行业发展的壮阔实践中,勇担使命,成就非凡价值。
与会领导共同为卓工学院2025级、2024级研究生代表佩戴院徽并颁发纪念品。熠熠生辉的院徽承载着学院的期望与重托,象征着荣誉与责任,激励全体新生牢记使命、追求卓越。
装备制造卓越工程师学院,是学校服务交通强国与交通强省战略的前沿阵地,也是深化工程教育改革的核心引擎。学院立足“国家所需、产业所向、育人所能”,坚持以国家战略需求为牵引,以深度产教融合为路径,全力聚焦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提升。2025级新生的到来,为学院高质量发展注入了蓬勃的青春力量。展望未来,学院将持续深化校企协同育人机制,不断优化以“四联五共”机制为特色的培养模式,引导学生在真实产业场景中锤炼本领、砥砺初心,牢固锚定“成为新时代卓越工程师”的奋斗目标,在服务地方与行业的实践中书写无悔青春。